許多人會在冬至及喜慶的日子煮湯圓來食用,湯圓下水煮熟了之後會浮起來,故煮湯圓的台語稱為「浮(phû)圓仔」,客家人則將湯圓稱作惜圓、粄圓、雪圓仔、圓粄仔。
湯圓也能辨雌雄
曾經聽過一種說法,在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裡,早期婦女受孕想先探知嬰兒的性別,除了以孕婦肚子外觀作檢視外(尖形生男;圓形生女),亦可利用冬至夜搓湯圓時,將搓好未煮的湯圓,拿一顆放入灶中燒烤片刻,取出後的湯圓表面凸出者生男;有裂紋或凹陷者生女來辨識。
你一年會吃幾次湯圓
民間有「食冬節圓加一歲」的說法,常見有紅、白兩色,紅色謂之「金」,白色謂之「銀」,除了象徵圓滿,更有金富銀貴、財富滿堂的寓意。小朋友喜歡加一歲,大人想要添財富,應該沒有第二種可以滿足所有人欲望的甜點了吧。不論是混合油蔥、豬肉、蝦米、韭菜、筒蒿的鹹湯圓,乾溼兩吃的甜湯圓,每吃下一口,就代表一份圓滿。
傳統農業社會除了冬至或元宵節,部分地方有農曆六月十五日「呷半年圓仔」的習俗。吃「半年圓」主要的意義,在於告訴每個人今年已過了一半,搓半年圓來為自己、為家人補運,祈福這一年的下半年平安順利,好運連連。
金門的瓊林聚落稱之為「六月半」,也有此習俗,通常會以紅白湯圓兩種混合,而有的人家六月半只會拜白色的,據說是因為拜紅色的會下雨,拜白色的比較沒有雨水,這樣雨水才不會太多,影響農作收成。
餐桌上的紅白勝利,眉眉角角還真多內
等不及冬至,突來的寒流就想先來一碗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