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食農教育

當季・不浪費|從一顆柿子開始的秋日廚房 ~ 你不能不知的台灣「柿」!

在旗美社大的「零剩食創意廚房」裡,我們圍在不鏽鋼桌邊,一起削皮、切柿、攪拌

那香氣,就是秋天的味道。

這次的主角是台灣的「柿」。

甜柿的清脆、澀柿的深味,

都藏著時間與手工的智慧。

有人問:為什麼柿子會澀?

因為那是它保護自己的方式。

單寧讓還沒成熟的果實不被提早吃掉,

直到轉紅、轉甜,才願意打開自己。

我們帶著學員一起從「認識」開始——

了解甜柿與澀柿的差別、單寧造成澀味的秘密,和柿餅那一層層陽光與手工揉捏的工藝。

🥭 【甜柿】不需脫澀

代表品種:富有、次郎、花御所

🍂 【澀柿】需脫澀

代表品種:牛心柿、筆柿、石柿、四周柿

柿子果肉的黑褐色斑並非壞掉,而是「可溶性單寧」轉變為「不可溶性單寧」的自然現象,只影響外觀,不影響食用安全。

在這堂課裡,我們做了兩道料理:

🥗 柿子沙拉——用新鮮柿、黃瓜與洋菜絲交織出秋日的清爽;

🍮 柿羊羹——把放軟的柿子變成果香透明的甜點。

洋菜,是這堂課的關鍵角色。它既能成為沙拉裡的纖維,也能成為甜點的靈魂。這正是「不剩食」的美學:讓每一樣食材,都能在最適合的位置上發光。

從一顆柿子開始,

我們學會尊重時間、尊重風土,

也重新理解「不浪費」的味道

料理,不只是做出一道菜,

而是延續土地的味道與節氣的故事,

讓季節、知識與風味,一起被看見

✨ 很多人說,總是預約不到廚房的料理!(是有沒有在營業啦!到底~)事實上,糖果廚房的「惜食精神」不只存在於那台南小小的空間裡。它在每一場課程、每一次共煮的現場、每一個願意動手的瞬間裡,都以不同的樣貌被延續著。(讓你訂不到,但又到處看得到!也表示你想吃到的念力還不夠強🤣

地瓜餃與家政婦

媽媽的廚房智慧總是這樣,一條地瓜可以變出百種花樣;從地瓜飯、地瓜湯,到這道別具特色的點心。傳統裡藏著創意,也帶著生活的智慧。

今天帶著美濃農會的家政班,動手做起馬祖的地瓜餃。看似簡單的三角圓,對熟練的煮婦來說竟然也會卡卡的,原來「捏出賓士的形狀」也是一門功夫啊😆

點心書裡頭提到的台式小點,從來都不只是食物,它們是故事、是傳承,也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態度。

💡料理,不只是果腹,更是打開視野的另一種方式。

「食光島」榮獲TVBS全球華文永續新聞報導獎

「食光島」榮獲TVBS全球華文永續新聞報導獎

「食光島」是由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四年級學生:張博瑋、吳翊弘、史庭瑄、江苡煊、汪晏慈、黃惠玲,集結文字撰寫、企劃腳本構思、影音拍攝、後製剪輯、平面設計等長才,一展想告訴社會大眾的理念。希望帶給民眾「珍惜食物」的觀念,「吃有限」則是在飲食上取得適量的食物,不只是字面上的把食物吃光,更是要珍惜每一次的餐桌時光。該片獲選TVBS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片類優等獎,作品以新聞節目為基礎,參考兒少節目型態製作。特色強調以吉祥物動畫解說、串場結合新聞採訪,透過輕鬆、活潑的方式詮釋較為嚴肅的議題。促使國人提升相關知識及觀念,也讓家長從中教育並與孩童一起改善食物浪費問題

〈報導緣起〉

剩食一直潛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自己有把每一餐吃完就不算浪費食物,但大多數的浪費來自你我的認知之外,我們希望除了建立正確的觀念外,應從根本「食農教育」來解決。臺南市在2012年將「食育」正式納入教育政策,成為五育(德、智、體、群、美)外再增加「食育」成為第六育,讓孩童自小認識食物,了解栽種過程、學習珍惜食物;至今已有許多國中小學在學生每週的課程內增設「食育」課程。從政府推廣走進校園,再到都市郊區的休閒農場是學童和社會大眾共同的「食農教育」好場域。民間小農推廣的食農教育,都充分的體現食育的重要性。因應台灣剩食與浪費問題,食農教育需要讓更多人認識食物並培養珍惜的心。

食光島是一座惜食的島嶼,島上的居民謹守「食光一座島」的精神,在島上看不見任何一絲的食物浪費。反觀台灣剩食問題居高不下,台灣人對於生活中的浪費早已司空見慣。希望透過「食光島」做為借鏡,讓大家知道剩食議題的嚴重性以及解決方法,嘗試帶領大家回到沒有剩食的「時光」。 浪費問題嚴重的台灣,國民對於剩食與惜食的觀念普遍不佳。試圖讓大家更了解剩食與廚餘的分別,認識更多惜食辦法,並落實於生活中。

糖果廚房是因惜食而生,長期關注食物浪費,不論是生產還是加工,堅持往惜食之路邁進,雖然這是條孤獨也且不能立即看見效益的道路,但至少也逐漸感染了某些人,他們開始改變自己,對食物的視野及感官有著不一樣的角度

當初拍攝這篇報導的孩子們已經是好棒棒的社會新鮮人了,糖主廚所堅持的惜食之路,雖然是條孤獨且不能立即看見效益的道路,但至少也逐漸感染了某些人,他們開始改變自己,對食物的視野及感官有著不一樣的角度。我不在廚房,就是在往惜食的路上,食與農都是生活的一部份。

食物不分美醜,都是陽光、空氣、土壤與水給人們的禮物,也是人與土地互動最美的果實。

因此,所有食材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食光島 #惜食 #剩食 #食農教育

#糖果廚房 #環保署惜食店舖 #綠色餐廳

#綠色餐飲一葉餐廳

#綠色餐飲2022年度最佳全食料理獎

台南16號米麵條

米麵條

台南生產,台南製造

糖主廚研發及籌備已久的台南16號米麵條終於可以出來見人了!

米一直是農糧署致力推廣的糧食因飲食習慣及環境改變相較以前農村時代現今選擇性多的情況下 米越來越不受重視然而熱衷於種好米的農友 卻有增無減。

糖主廚一直致力推廣惜食運動好好種 我們就要好好吃完 這才是生產者與消費者 食物鍊上良善的循環 。

感謝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支持讓屬於這支台南的米麵 可以跟大家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