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惜食

當季・不浪費|從一顆柿子開始的秋日廚房 ~ 你不能不知的台灣「柿」!

在旗美社大的「零剩食創意廚房」裡,我們圍在不鏽鋼桌邊,一起削皮、切柿、攪拌

那香氣,就是秋天的味道。

這次的主角是台灣的「柿」。

甜柿的清脆、澀柿的深味,

都藏著時間與手工的智慧。

有人問:為什麼柿子會澀?

因為那是它保護自己的方式。

單寧讓還沒成熟的果實不被提早吃掉,

直到轉紅、轉甜,才願意打開自己。

我們帶著學員一起從「認識」開始——

了解甜柿與澀柿的差別、單寧造成澀味的秘密,和柿餅那一層層陽光與手工揉捏的工藝。

🥭 【甜柿】不需脫澀

代表品種:富有、次郎、花御所

🍂 【澀柿】需脫澀

代表品種:牛心柿、筆柿、石柿、四周柿

柿子果肉的黑褐色斑並非壞掉,而是「可溶性單寧」轉變為「不可溶性單寧」的自然現象,只影響外觀,不影響食用安全。

在這堂課裡,我們做了兩道料理:

🥗 柿子沙拉——用新鮮柿、黃瓜與洋菜絲交織出秋日的清爽;

🍮 柿羊羹——把放軟的柿子變成果香透明的甜點。

洋菜,是這堂課的關鍵角色。它既能成為沙拉裡的纖維,也能成為甜點的靈魂。這正是「不剩食」的美學:讓每一樣食材,都能在最適合的位置上發光。

從一顆柿子開始,

我們學會尊重時間、尊重風土,

也重新理解「不浪費」的味道

料理,不只是做出一道菜,

而是延續土地的味道與節氣的故事,

讓季節、知識與風味,一起被看見

✨ 很多人說,總是預約不到廚房的料理!(是有沒有在營業啦!到底~)事實上,糖果廚房的「惜食精神」不只存在於那台南小小的空間裡。它在每一場課程、每一次共煮的現場、每一個願意動手的瞬間裡,都以不同的樣貌被延續著。(讓你訂不到,但又到處看得到!也表示你想吃到的念力還不夠強🤣

從客家婆婆的廚房,看見常民生活的味道

美濃潤惠餐廳接到關於「美濃地區醃製體驗課程」的詢問。大家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蘿蔔與鳳梨——那些熟悉又繽紛的酸甜記憶。然而這個季節正值轉換期,若要等到盛產季才有合適的食材,體驗也得暫緩。於是我們重新思考:
👉 為什麼不從「美濃的米與豆」出發?

美濃向來是稻米與豆類的重要產區,這些看似平凡的食材,其實最能展現地方風土的底氣。這次,我們邀請了長期合作的莊雅閔老師,一同帶領大家走進「美濃的飲食與醃製文化」,並實作「鹽麴」體驗。
從米開始,從最純粹的食材出發,讓同學們在理解發酵原理的同時,也感受健康飲食的另一種可能。

感謝高餐老師與同學的參與與熱情——這場課程不只是技術的學習,更是一段交流。經過了二十天的醞釀,相信每個人都把那一罐罐鹽麴,變成了家裡新的風味記憶。

我不是外來的觀察者,而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半個美濃人」。
成為客家媳婦之後,我才慢慢懂得——
那些醃漬的香氣,不只是調味,而是生活智慧的延續。

婆婆的瓶瓶罐罐裡,藏著節氣的節奏,也藏著對食物「不浪費」的尊重。
那是一種從日常延伸出的鮮味,也是「常民生活」裡最踏實的幸福。

對這些未來的米其林主廚們而言,
學做菜,更是在學習如何與土地、時間、人情相處。
即使只是平常看得到的瓶罐,
也能從那股鹹香中,聞出家的味道——
那是生活的味道,也是我們在這塊土地上,最真實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