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麻油,大家想到的多半是冬天煮麻油雞、月子裡的補品,或是料理裡那一滴提香的靈魂,但很少人知道「麻油達」。

榨完的胡麻油,須經過靜置沉澱,桶底會積下一層深色的油渣。過去這些沉澱物被叫作「麻油達」,看似沒用,其實蘊藏著農村智慧。
在醫藥不普及的年代,小孩跌倒破皮、冬天手腳龜裂、甚至小豬閹割後的傷口,都會抹上一點「麻油達」,有人說那股濃濃麻油香還能防蚊蟲。
近年來,農會看準這份老智慧,把「廢料」轉化為特色商品,設計出可愛的「胡麻嫂」包裝,推出原味與薄荷兩款「麻油達膏」。讓麻油達的故事,不只是「副產品再利用」,更是一段從阿嬤時代傳下來的生活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