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當季

從零開始做醬汁:風味 × 當季 × 日常實用

很多人在做菜時,最容易卡住的,不是切菜,也不是炒菜,而是問自己:👉「要怎麼調味才會好吃?」

如果你也常有這樣的疑問,那不妨從一碗簡單的《油醋醬》開始,練習建立你自己的味覺語言。

🥄 醬汁不是附加,是風味的骨架

油醋醬的結構非常簡單:👉 油 + 酸 + 鹽 + 香料/香草

它不是額外加上去的「調味料」,而是串連整道菜味道與口感的邏輯核心。

* 可以柔和蔬菜的纖維感

* 可以提亮熟食的鮮度

* 甚至可以喚出冷麵、豆類等食材隱藏的甜味與香氣

✅做醬汁之前,先問自己:

「這醬汁要搭什麼?要清爽還是厚重?」

1️⃣ 選油|香氣的基底,也是安全的起點

油是整體風味的第一層,也是這碗醬的口感主體。建議使用「可生食的植物油」,如冷壓橄欖油、胡麻油、苦茶油等。

✅ 無論選哪一種,來源清楚、安全穩定才是關鍵。(避免散裝油、不明來源或久放的油)

2️⃣ 酸味來源|讓整體風味「立起來」

油讓味道滑順,酸味則讓整道料理有抬頭的節奏感。除了常見的白醋、蘋果醋,其實當季水果的果酸香氣更細緻自然,也更容易被接受:

🟠 秋冬可用:百香果汁、柳橙汁、柑橘汁

🟡 春夏可用:檸檬汁、鳳梨汁、梅子醬

🍇 果醋/巴薩米克醋:適合搭配堅果、菇類、熟成食材

📏建議比例:

從「油:酸 = 2:1 或 3:1」開始調整,邊拌邊試味道最準。

3️⃣ 調味層|讓這碗醬有「你的味道」

當油和酸建立起主體結構,接下來就是加入風格與記憶點:

🧂 鹽類:

海鹽、藻鹽、玫瑰鹽皆可,用量不必多,夠提味即可。

🌶 辛香料:

黑胡椒、芥末籽、辣椒碎、洋蔥末、蒜泥…

可依食材調整,創造層次。

🌿 香草類:

九層塔、薄荷、香菜、蔥花、檸檬葉…

為醬汁注入清香與個性。

🧭 結語|風味不是堆料,是邏輯

醬汁不是畫龍點睛的裝飾品,而是讓整道菜有邏輯、有情緒、有表情的工具。

你不需要很多技巧,只要掌握「油、酸、鹽、香」這四件事,就能開始建立你自己的「風味語言」。

> 一碗日常的醬汁,不只好吃,

> 它也能讓每一餐變得有感覺。

> 學會這件事,就是開始真正會做菜的起點

當季・不浪費|從一顆柿子開始的秋日廚房 ~ 你不能不知的台灣「柿」!

在旗美社大的「零剩食創意廚房」裡,我們圍在不鏽鋼桌邊,一起削皮、切柿、攪拌

那香氣,就是秋天的味道。

這次的主角是台灣的「柿」。

甜柿的清脆、澀柿的深味,

都藏著時間與手工的智慧。

有人問:為什麼柿子會澀?

因為那是它保護自己的方式。

單寧讓還沒成熟的果實不被提早吃掉,

直到轉紅、轉甜,才願意打開自己。

我們帶著學員一起從「認識」開始——

了解甜柿與澀柿的差別、單寧造成澀味的秘密,和柿餅那一層層陽光與手工揉捏的工藝。

🥭 【甜柿】不需脫澀

代表品種:富有、次郎、花御所

🍂 【澀柿】需脫澀

代表品種:牛心柿、筆柿、石柿、四周柿

柿子果肉的黑褐色斑並非壞掉,而是「可溶性單寧」轉變為「不可溶性單寧」的自然現象,只影響外觀,不影響食用安全。

在這堂課裡,我們做了兩道料理:

🥗 柿子沙拉——用新鮮柿、黃瓜與洋菜絲交織出秋日的清爽;

🍮 柿羊羹——把放軟的柿子變成果香透明的甜點。

洋菜,是這堂課的關鍵角色。它既能成為沙拉裡的纖維,也能成為甜點的靈魂。這正是「不剩食」的美學:讓每一樣食材,都能在最適合的位置上發光。

從一顆柿子開始,

我們學會尊重時間、尊重風土,

也重新理解「不浪費」的味道

料理,不只是做出一道菜,

而是延續土地的味道與節氣的故事,

讓季節、知識與風味,一起被看見

✨ 很多人說,總是預約不到廚房的料理!(是有沒有在營業啦!到底~)事實上,糖果廚房的「惜食精神」不只存在於那台南小小的空間裡。它在每一場課程、每一次共煮的現場、每一個願意動手的瞬間裡,都以不同的樣貌被延續著。(讓你訂不到,但又到處看得到!也表示你想吃到的念力還不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