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到脆:Papad 在印度餐桌的節奏

在北北印的喀什米爾,我原以為「餅」就是 Naan 的天下,那種帶著爐烤香氣、柔軟又有筋性的烤餅,熱氣裡總帶著溫度與香料味。

在Sonamarg(索馬格)看見了另一種「餅」~輕薄脆如紙一樣的 Papad(Papadum)。那一聲「喀」的斷裂,就像餐桌上的節奏,也像是餐前的一句問候。

 Papad 是什麼?

Papad 是一種極薄、酥脆的豆粉餅,在印度各地幾乎都有自己的做法。多半以 扁豆粉、鷹嘴豆粉、黑豆粉、米粉或馬鈴薯粉為基底,加上鹽、花生油與香料。像是辣椒、孜然、黑胡椒、蒜末,
有時還會加一點蘇打粉,讓餅乾得更酥脆。

把麵糰壓得極薄後,鋪在屋頂上讓太陽接手。那一片片曬乾的 papad,是印度家庭裡最常見、也最溫暖的夏日風景。

 烹調方式與口感變化

Papad 的有趣之處是,每一種加熱方式,都有不同的個性:

●火烤(roast over flame):邊緣帶焦香,咬起來有微炭味。
●油炸(deep-fry):會瞬間膨脹,整片金黃、酥得發亮。
●烘焙/乾烤:少油版本,口感乾爽。
●微波:現代家庭最方便的做法。

 Papad 的登場方式

在喀什米爾與印度北部的餐館裡Papad 經常作為開胃小點登場。搭配各種沾醬芒果酸辣醬 (mango chutney)
檸檬泡菜 (lime pickle)
洋蔥醬 (onion chutney)
優格醬 (raita)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Masala Papad,,火烤的 papad 上,鋪著切細的洋蔥、番茄、青辣椒、香菜,再灑上一層金黃酥脆的 sev(鷹嘴豆脆麵)。一口咬下,酸、辣、鹹、香、脆在嘴裡同時炸開。

從那柔軟溫潤的 Kashmiri Naan,到這片輕薄脆響的 Papad,這就是北北印餐桌的層次,一個用麵香包住溫度,一個用聲音打開味覺。